社会动态
院内新闻
学术观点
文献书籍
工作论文
专题讨论

文献书籍

标题条件
(多个关键词用“+”连接)
作者条件
(多个关键词用“+”连接)
关键词条件
(多个关键词用“+”连接)
  选择页码:   每页显示个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一跃而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党和政府始终将民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具体体现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编织了世界上大的社会保障网络;完备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应对银发浪潮,老年康养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民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将在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继往开来,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将实施新阶段的开局五年规划。在这期间,人口老龄化已经使劳动力总供给明显下降,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将使农业富余劳动力消耗殆尽,同时要化解多年积累的大量过剩产能,治理严重的生态污染,尤其要防止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破裂对经济社会的强烈震荡,加之因世界经济萧条,外贸萎缩,中国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速发展将是“十三五”时期的必经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然后转向中低速发展,其实是所有新兴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径。这一转变如果处理得当,将促使中国从前阶段依靠过高资本投入、过多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过低劳工成本获取高速发展的旧常态,转向资本投入高效、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收入分配公平、公共服务均等,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可以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新的曙光,也必然经历调整和转型的阵痛。
本书汇集了在过去十年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对中国贫困问题研究的成果。研究院长期专注于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和贫困问题的研究,同时对收入分配政策和反贫困政策进行科学评估。在过去几年中研究院承担了各种有关贫困问题的研究课题十多项,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从2010年以来研究院承担了多项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研究课题,也得到了扶贫办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特别是范小建主任和苏国霞司长不仅对课题加以指导,也经常参与课题的研究。因此,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不仅是课题组的集体研究成果,也包含了课题委托机构和外部学者专家付出的努力。
本书利用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S) , 研究了我国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动态变化, 分析了主要税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发现增值税、 消费税和其他间接税主要表现为累退性特征,个入所得税为累进性税收, 而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取决于税负归宿。总体看,我国税收制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
本书由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编撰而成,涵盖了从全国居民收入状况到城乡、所有制、行业、地区等分组资料,还有与之相关的财税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数据信息,辅之于中外收入分配比较研究,反映了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全貌,包括了部分新的学术动态和专家观点,提供了收入分配研究的新视角。
近来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已经进入一个转折期。一方面,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尤其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逐步缩小的势头;另一方面,由于房价快速上升等原因,居民财产快速积累的同时,财产向少数人群集中的趋势迅速加强,财产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加剧。本书基于2013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收集的数据,对近几年收入差距缩小和财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和原因,给予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 与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以往成果相比,本书除了对全国以及城乡收入不平等、城镇职工就业和收入、教育的收入分配效应等传统题目进行追踪考察和历史比较分析外,同时增加了对中等收入、收入再分配政策、少数民族贫困等问题的探讨。在考察时间变化上,大多数论文利用中国住户收入项目最近两轮(2007年和2013年)的调查数据,集中探讨了2007—2013年间的变化,部分论文甚至追溯到1988年,以此考察收入不平等的长期变动。因此,本书不失为分析近几年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最好读物之一。
本书借助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了2010年以后我国农民工的经济生活状况。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该书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收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对于他的观点和论述,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中有哪些是一语道破的真理,又有哪些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对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中国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本书由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专业学者李实、岳希明教授组织编写,按照原书章的顺序,分章介绍原书各章的内容,并加入相关学者对皮凯蒂观点的评论。以期更好地为中国读者解答:《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简称《专题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持编辑的学术论著汇集,作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内容集中反映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在相关学科、专业方向中的专题性研究成果。赵人伟先生是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开启者,20世纪80年代末召集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首次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CHIP1988)。为认识我国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问题提供有力证据。本书集结了赵人伟先生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主要成果。
本书前面几个章节考察了全国的不平等状况。第二章概述了2002年和2007年间全国收入水平、不平等状况和贫困的趋势,特别分析了收入的不同来源对不平等的贡献,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地区间和地区内的收入差距。第三章通过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重新估计了中国的收入差距。第四章从支出角度出发,考察了中国消费不平等的编号。第五章分析了房屋所有权以及它对住房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自有住房估算租金的详细讨论,估算租金也作为收入的一部分包含在CHIP收入中,并且使用在本书的其他地方。第六章着眼于教育的不平等及其在代际间的转移,重点关注了农村地区的教育不平等问题,第八章主要关注了流动人口的问题。第九章到第十四章考察了中国城市收入和不平等程度不同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失业、性别工资差异、民族差异、就业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分配效应等。
本文列举了今年以来《经济研究》中有关“收入”的优秀文献。
本文讨论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估计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并对收入定义、样本权重结构、抽样偏差以及地区间货币购买力差异进行调整,试图得到比较客观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本文利用了帕累托分布修正住户调查抽样偏差对收入差距指标的影响。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了较高的程度。高收入人群样本的偏差导致了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严重低估,也导致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和全国收入差距的较大程度的低估。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3》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些经济学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的一些经济学家合作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2007年重印)一书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书的续篇。前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3》以1988年和1995年的城乡住户调查作为基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3》则以2002年的城乡住户调查作为新的基础。
中国居收入分配课题组,在中外学者的密切合作下,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协同下,在国内外几个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多年努力,近来完成了二期研究成果。该课题仍然保持着以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Empirical analysis)为主的特点,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这里我们将对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
本书是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合作努力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居民的收入和分配,农村收入和财产的分配,城镇收入分配与收入差异,区域间收入差别与贫困,以及教育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本书是在大量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经科学方法研究的成果,所以本书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演变,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资料价值。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2018年度研究项目招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