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需求侧改革要激发人力资本投资需求
李实
发表时间:2021/2/8 16:49:54    最近修改时间:2021/2/8 17:15:06
摘要: 需求侧改革要有新思路,改变过去只是注重实物资本投资的做法,将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激发出来,从而实现提升总需求,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从而稳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经济学
    需求侧改革要有新思路,改变过去只是注重实物资本投资的做法,将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激发出来,从而实现提升总需求,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从而稳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

  我主要讲几个方面的内容:1、当前需求政策面临的挑战。2、需求侧改革的目标不仅仅要考虑到短期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问题,可能要转向如何实现人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宏大目标上。3、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4、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特别是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5、不仅仅要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且要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均等化,这才是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最有效的途径。

  1.当前需求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这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们过去习惯于通过增加实物资本投资的宏观政策,特别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主要采取实物资本投资驱动来带动经济增长的策略。采取这样的策略具有短期时效性,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一个负面效应是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反过来会导致实物资本的投资萎靡不振,从而会影响到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另外,我们都知道实物资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一定的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上,过多的实物资本投资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此外,靠实物资本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由此看来,延续过去那种依靠增加实物资本投资的宏观政策是走不通的。

  2)消费不足问题更多的是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问题,还有是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预防性储蓄问题。应该说要想短期内提高消费,或者让消费需求有很大的改观确实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已经走向低速增长的情况,特别是疫情影响下,经济低速增长是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这种情况下消费的收入效应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由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增加的效应会逐渐减弱。第二,收入差距短期内仍然会处于高位水平,问题在于我们的收入差距在短期内有没有可能明显缩小呢?我们做了很多估计和测算,感觉到未来几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可能性不大,调节收入差距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差距效应不会变化,换句话说,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来提高消费需求策略难以实现。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负面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会是长期的。一个是疫情发展,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新变化,我感觉到新冠肺炎疫情问题可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有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二是国际关系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这些负面的事件会带来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有所加强,从而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下降。即使收入增加,由于预防性储蓄行为受到强化后,它对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的。总之,要想在短期内提振消费需求的困难确实不小。

  2.需求侧改革目标转向人的发展和共同富裕

  过去需求侧改革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现在中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需要跳出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让需求侧改革能够发挥支撑经济的长期增长,同时能够实现我们一直强调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相关目标的作用。也就是说,需求侧改革不是简单地看成宏观经济问题,要放在更大的框架下来思考它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上来考虑需求侧改革可能会有很多的局限,会使得我们的投资战略主要考虑实物资本投资而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更多地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长期经济增长。即使考虑到经济增长也可能忽视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也就是收入分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怎么能够从长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特别是人的发展这样的角度,这样的分析框架来考虑需求侧改革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过度的强调实物资本的投资是旧的发展格局,它会带来经济增长,但是这个经济增长是短期的,而长期会产生生产能力过剩,而且这样实物资本的投资一定程度会挤占消费,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所以我们要从旧的发展格局转变为新的发展格局,也就是更多的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它同样也会带来经济增长,而且是一种长期的经济增长效应,特别是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来自于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并且它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所以我们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发展格局的转变。

  3.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

  如何定义新发展格局?我认为新发展格局和以往最大不同应该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要以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作为主要的政府投资导向,这是新发展格局最核心的内容。

  现代发展理论表明,人的发展要求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应该说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特别是教育经费的支出方面取得一些进步,比如在2000年,我们的教育经费的支出占GDP比例超过了4%,到2011年超过了5%。但是在过去十年当中,这样的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从2012年以后这个比例还有所下降,也就是说,我们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教育经费的支出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增加。

  另外,消费不足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收入增长缓慢。应该看到经济增长缓慢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够,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上升减缓。因而,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是有助于收入增长。我们不能仅靠一些收入再分配政策,如果想通过一些其他政策来维持这样的收入增长,更多主要的还是要靠人力资本投资。虽然,它的增长效应是一个长期发酵过程,也是稳定持续的过程。比如我们算了不同学历人群的工资收入增长率,只是大学学历人群的收入增长是持续的和快速的。这进一步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也应该看到,对老百姓来说,他们已经非常清楚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我们有数据显示,在居民家庭支出中,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是加速的过程,特别是收入越高的人群人力资本支出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大。我们算了不同收入人群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幅,明显看出,不管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收入高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在加速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支出,包括教育经费的支出。我们知道居民对市场最敏感,应该说对人力资本投资将来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居民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此外,消费不足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因素很多,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育机会和投资不均等所带来的,也就是文化程度解释收入差距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比如我们利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做了好几次的住户调查、居民的收入调查,最后估计出来教育的变量对收入增长的作用、对收入差距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更加均等化,缩小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缩小地区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有助于提升消费。

  4.人力资本公共投资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

  我们知道,现在居民消费不足或者消费不振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预防性储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预防性储蓄中用于子女将来教育的储蓄又占有很大的部分。很多家庭为了考虑子女将来的教育进行储蓄,由于不知道教育将来要花多少钱,如果对孩子的教育又有比较高期待的话,他们一定考虑到通过增加储蓄的办法来保障其子女的未来教育,这样就会降低消费。因此,扩大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替代私人为了教育而进行的储蓄,从而可以增加居民消费。要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传递机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公共投资来增加居民消费。

  另外,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增加还可以增加教育机会的平等,将来会形成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缓解相对贫困,从而带来长期可持续的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我们都知道要靠私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很难做到教育机会的公平或者平等,但是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通过对不同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及支出的增长率来分析可以看到,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与人力资本的私人投资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也就是说教育的公共投资增加,一定程度上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就会减少,二者具有一定替代性。比如我们城市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远远高于农村,从而导致农村家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收入比重远远大于城市居民,我们从数据分析中也发现确实有这样的替代性。因而,增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振消费的作用。

  5.人力资本投资的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们都知道,包括“十四五”规划也提到,到2030年,我们要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共同富裕当然是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但是我们如何能够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应该说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根据我的理解,共同富裕首先要富裕。首先要富裕,就需要保持长期稳定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包括居民的收入增长。全社会要达到整体上富裕水平,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我们怎么能够建立共同富裕的机制,包括发展成果的共享机制呢?我认为这个机制的建立一定要以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能力的提高,人与人之间发展机会的平等为基本原则,一方面我们要使人的能力不断提升,另外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发展机会的平等,缩小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距。我认为这是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最主要的出发点,最重要的一种战略选择。

  所以,从人的发展理念来看,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人的发展条件的不充分,发展能力的不平衡。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不能采取常规化的方式,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率,特别是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增长率。从人力资本的投资来源来看,人力资本投资来自两种渠道,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从实现人发展机会均等角度来看,公共投资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提高人的发展条件的充分性,另外建立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均等化机制,包括教育机会均等化、医疗服务的均等化,达到缩小人与人之间发展能力的差别,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的。

  应该看到,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具有一定替代性,如果增加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而且在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方面实现均等化,会有助于缩小人力资本投资的差距,能够尽可能缩小人与人之间发展能力的差距。

  过去几十年我们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如果看一下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支出,包括城乡差别,应该说是逐步的缩小,当然最近几年有所扩大。但是在高中阶段,城乡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别没有任何缩小的迹象。虽然义务教育的公共投资的城乡之间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义务教育之外的教育支出的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的。

  此外,地区之间教育投资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在各个省份之间的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差距,即使是在小学阶段,现在相对于过去有所缩小,但是现在比较富裕的省份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支出要比落后地区高出3-4倍,而且高中阶段的这种差异性一直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均等化的过程没有在高中阶段出现。这表明地区之间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性还是存在的。

  还有,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同学历人群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有所不同。学历越高的人群内部差距越小,越是学历低的人群内部差距越大。这意味着如果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会扩大受到高等教育人群的比例,同样会缩小整体社会的收入差距。

  最后,如何扩大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实现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均等化?

  1)首先,从儿童早期发展做起。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是非常重要,但是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政府在学前教育上的公共支出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看到,地区之间学前教育水平上的差异非常大,富裕的省份和落后的省份幼儿园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别在5-6倍的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需要尽快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支出,特别是对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政府要多投入。要尽快实行免费的学前教育,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幼儿园的支出已成为一种很大的经济负担,有些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甚至超过上大学的费用。

  同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要迁移到婴幼儿的养育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0—3岁儿童的能力发展阶段。在这方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了大量工作,过去十多年实施的一些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项目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其工作显示对婴幼儿的增加营养、采用科学的养育方式对于他们后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提高婴幼儿的养育水平,在一些落后地区仍是可望不可及的,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投入。

  2)要把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均等化落实到农村和落后地区教育经费的更快增长上。地区之间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还是存在的,怎么使落后地区的公共教育经费有较快增加,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经费。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高中教育也应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可以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增加消费支出;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对农村和落后地区高中教育的经费,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别。

  3)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均等化的政策重点放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上。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使得一代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伤害。应该看到,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问题,它会对未来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计的不良后果。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尽快解决。造成留守儿童现象的原因很多,解决起来会有许多困难,因此需要制定一个一揽子方案。留守儿童问题出现在农村,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是在城市。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和留守儿童进城后的义务教育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阻止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如愿随父母进城生活学习的两个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城市住房需求,刺激消费需求。我们去农村调研时发现,现在农村的孩子,只要家里有条件的,都到城里去上学,家长甚至去陪孩子读书。这反映了一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政策应该顺应这种需求,来调整政策满足农村家庭对孩子高质量教育的需要。

  4)高等教育的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现在大学的毛入学率只是在50%左右,在十四五期间能否提高到60%?在2035年能否提高到70%?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目标。同时,需要减轻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增加奖学金,特别是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的奖学金和困难补助要大幅度增加。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有助于提升学生家庭的消费水平。

  总而言之,要对人力资本投资做出长期规划。我建议设计一个20年长期规划,相当于过去20年我们对基础设施投资一样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在这20年当中要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明显改进人力资本公共投资的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一代人的发展能力。经过20年改变一代人,才能在推进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文转载自

“中国经济网”

[生成二维码分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