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HD政策简报No.06|中国农村地区儿童早期(0-35月龄)多维贫困测量体系研究
CCEHD
发表时间:2019/9/30 20:55:00    最近修改时间:2019/10/6 20:05:47
摘要: 本文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可用的数据资料构建了由健康、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四个维度构成的中国农村0-35月龄儿童多维贫困测度体系。结合现有微观数据库中指标涵盖的实际情况,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分别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农村0-35月龄的儿童多维贫困情况。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经济学

题目

中国农村地区儿童早期(0-35月龄)

多维贫困测量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

周云波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王浩泽         南开大学

杨家奇         南开大学

一、引 言

    儿童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中脆弱性最强,儿童阶段的贫困削弱了未来的发展机会,使得贫困发生代际转移,形成“贫困陷阱”。消除儿童贫困不仅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关键环节,还有利于更好实现全面脱贫及脱贫的可持续性。《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提出将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明确纳入国家反贫困战略,让每个儿童都能享有阳光起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也明确提出关注儿童的贫困问题。目前各国贫困儿童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不例外。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以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对我国0-15岁儿童的贫困规模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到2013年,仍有16.7%的中国儿童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人数高达4008万人,其中处于绝对收入贫困状态的中国儿童有1080万人。在中国,儿童比其他群体更易陷入贫困状态,而农村地区儿童的贫困状态比城镇地区更为严重。

    儿童时期经历贫困将会影响其今后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0-35月龄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同时还与其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Attree2010)。发达国家对儿童贫困问题的研究较为集中,而在国内,对儿童贫困的关注和努力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整个贫困群体身上,对贫困儿童群体的专门关注还比较少,尤其是0-35月龄儿童(宋亚萍、张克云,2014)。政府也还未建立完善的0-35月龄儿童救助制度体系,已有的救助政策都分散在各类政策当中。对0-35月龄儿童贫困的解释、识别和测度都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本文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可用的数据资料构建了由健康、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四个维度构成的中国农村0-35月龄儿童多维贫困测度体系。结合现有微观数据库中指标涵盖的实际情况,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分别测算了不同年份中国农村0-35月龄的儿童多维贫困情况。

二、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根据由健康、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四个维度构成的中国农村0-35月龄儿童多维贫困测度体系,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中指标涵盖的实际情况,分别测算了2010201220142016年中国农村地区早期儿童(0-35月龄)多维贫困情况,测算结果表明:

    1、从单维角度来看,2010年单维贫困发生率位居前三甲的指标是垃圾倾倒、学前教育、卫生间类型,其中垃圾倾倒的贫困发生率高达85%2012年单维贫困发生率位居前三甲的指标是垃圾倾倒、卫生间类型、儿童参保;2014年单维贫困发生率位居前三甲的指标是卫生间类型、垃圾倾倒、学前教育;2016年单维贫困发生率位居前三甲的指标是母乳喂养、儿童所在家庭做饭燃料使用情况、学前教育,其中垃圾倾倒和儿童学前教育指标的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上述结果意味着,在中国农村地区,首先,早期儿童(0-35月龄)的家庭环境,如卫生间类型、垃圾处理方式、燃料使用情况等需要关注;其次教育维度中,如学前教育也很重要;健康维度中的母乳喂养和0-35月龄儿童参保情况也值得关注。

    2、从多维贫困角度来看,比较四年的测度结果发现,教育维度对中国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的多维贫困贡献率最高,0-35月龄儿童学前教育在所有指标中贡献率最高,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贡献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对中国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多维贫困贡献率排在后两位的是家庭环境与健康维度,由于具体指标上略有不同,这两个维度在不同年份的贡献度的排序略有变化。在健康维度中,0-35月龄儿童的医保参保率和母乳喂养对中国农村0-35月龄儿童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在家庭环境维度中,垃圾处理、卫生间类型、燃料的使用和做饭用水四个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社会环境维度的整体贡献率不高,在10%左右。

    4、从动态角度来看,虽然各个年份的具体指标略有差别,但总体而言,中国农村0-35月龄儿童的多维贫困程度还是在逐年下降,其中,多维贫困率下降的速度比较明显,但是贫困深度改善缓慢。在多维贫困线K=30%水平下,2010年有71.21%0-35月龄儿童处于多维贫困状态,多维贫困深度为43.08%201254.69%0-35月龄儿童处于多维贫困状态,多维贫困深度高达42.19%201448.70%0-35月龄儿童处于多维贫困状态,多维贫困深度40.72%201640.48%0-35月龄儿童处于多维贫困状态,多维贫困深度为40.14%

    5、按照不同特征分解之后的结果显示:从区域分布看,西部农村地区0-35月龄儿童的多维贫困程度高于其他地区;与非留守0-35月龄儿童相比,留守的0-35月龄儿童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境地;0-35月龄儿童多维贫困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父母务农的0-35月龄儿童的多维贫困程度远远高于父母非务农的0-35月龄儿童;家庭人口规模越大,0-35月龄儿童越容易陷入多维贫困;收入贫困的家庭,无论是相对标准还绝对标准,0-35月龄儿童越容易陷入多维贫困境地。

三、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强0-35月龄儿童的教育扶贫工作。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培养家长的早期教育能力,如提供育婴服务、早教服务、心理与教育咨询服务以及亲子关系诊断,全面强化0-35月龄儿童的早期教育。

    2、进一步改善0-35月龄儿童的生存环境。首先,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和环保设施的使用和推广。其次,需要着力改善农村家庭的卫生设施,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扶贫要求,改变农村地区家庭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面貌,这将对0-35月龄儿童健康维度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扩宽农村居民的增收渠道,以增加农村居民的资本积累能力,降低0-35月龄儿童的脆弱性,从而增强其对重大灾害、意外风险的抵御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分类施保,尽可能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保障0-35月龄儿童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4、社会层面需要加强对0-35月龄儿童的保护和参与等权利的社会意识和共识。具体包括,增加对0-35月龄儿童的早期教育公共资源投资,建立0-35月龄儿童的贫困评估体系,多个部门协调运作,共同完成0-35月龄儿童的扶贫和脱贫目标。

    5、加强0-35月龄儿童营养及健康相关服务和管理。加强0-35月龄儿童疾病防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建设和维护,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同时,推进0-35月龄儿童医疗保健科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改善0-35月龄儿童营养状况,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同时,开展科学喂养、合理膳食与营养素补充指导,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

    6、扩大0-35月龄儿童福利范围,推动0-35月龄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在现有社会保障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增加针对0-35月龄儿童的相关保障性政策。例如,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完善0-35月龄儿童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提高0-35月龄儿童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病儿童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同时探索对0-35月龄儿童实施针对性贫困干预和补助的方法,改善0-35月龄儿童受剥夺状况。

如需了解完整原文,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CCEHD)官方网站:

https://ccehd.bnu.edu.cn/xzyj/gzlw/79386.html

供稿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

所有权利保留。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此文稿时,应当获得作者同意。引用格式可参考“作者名称(年份):“文章名称”,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编号

[生成二维码分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