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HD政策简报No.0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老年人口福利状况
CCEHD
发表时间:2019/7/25 20:27:12    最近修改时间:2019/7/25 20:37:35
摘要: 根据新农保试点的政策特点,我们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DID),使用2010-2013年间的家庭调查数据,估计县(区、市)启动试点对当地人口行为和健康指标的影响。我们使用的数据包括2010年和2012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以及2011年和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CFPS和CHARLS在问卷设计和调查的执行方面非常相似,我们将两套数据合并使用以增大样本量和样本变异。我们保留了两套调查数据中的所有45岁及以上人口,得到了大约70000个样本观测值。我们将样本受访者按照户籍状态和年龄分为四个组:①6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②45-59岁农村人口;③60岁及以上城镇人口;④45-59岁城镇人口。根据新农保制度规定,第①组可以领取养老金;第②组可以参保,但是参保后需要按年交费,不能够领取养老金;第③、④组不允许参加新农保。在估计养老金收入的影响时,第①组为处理组,其余均为控制组。我们基于DID模型分别使用四个组的样本进行回归就分析,使用第①组样本估计养老金收入对家庭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使用其余三组样本进行回归作为安慰剂检验,用于检验DID模型的有效性。我们也通过分析新农保不同批次试点县的宏观社会经济变量在1999-2009年间的时间趋势间接检验了DID模型的识别假定,结果均支持DID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经济学;收入分配

题目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老年人口福利状况

作者

黄炜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

张川川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贫困和老无所养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老年人口老有所养的重要手段。经过了近三十年的不断改革完善,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在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之前,广大农村人口却没有被社会养老保险所覆盖。20099月,国务院宣布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并同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范新 农保的实施。20099月、201010月、2011年下半年先后启动了第 123批新农保全国试点,2012年底新农保试点进一步扩大到其余的所有县(区、市),覆盖了全国所有农村人口。新农保制度的建立,被视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也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1年,全国已经有8900万农村人口领取了新农保养老金,参保缴费的农村人口达到3.26亿。在试点的前三年,政府对新农保的财政投入总计2620亿。无论是覆盖人口规模,还是财政支持力度,新农保制度都是国际上同类项目中最大的。

    无论是为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农保制度,还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政府财政资源,都需要我们准确地评估新农保试点对家庭行为和福利的影响。我们使用家庭调查数据,采用严谨的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新农保试点对劳动供给、收入、转移支付、消费以及健康和死亡率的影响,为全面理解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效果及其发生机制提供系统和全面的经验证据。

    新农保试点分四个批次在县级层面逐步实施。各县在开展试点后,该县16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即可以自愿选择参保。参保人口在60岁之前需要按年度交费,交费标准从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中选取;在60岁时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养老金收入包括两个部分:由个人缴费积累形成的个人账户基金支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发放额度按照个人账户基金除以139计算,基础养老金在2009-2014年间为55元每月,2014年起上调为70元每月。在新农保试点启动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口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无需缴费。

    根据新农保试点的政策特点,我们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DID),使用2010-2013年间的家庭调查数据,估计县(区、市)启动试点对当地人口行为和健康指标的影响。我们使用的数据包括2010年和2012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以及2011年和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CFPSCHARLS在问卷设计和调查的执行方面非常相似,我们将两套数据合并使用以增大样本量和样本变异。我们保留了两套调查数据中的所有45岁及以上人口,得到了大约70000个样本观测值。我们将样本受访者按照户籍状态和年龄分为四个组:①6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②45-59岁农村人口;③60岁及以上城镇人口;④45-59岁城镇人口。根据新农保制度规定,第组可以领取养老金;第组可以参保,但是参保后需要按年交费,不能够领取养老金;第组不允许参加新农保。在估计养老金收入的影响时,第组为处理组,其余均为控制组。我们基于DID模型分别使用四个组的样本进行回归就分析,使用第组样本估计养老金收入对家庭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使用其余三组样本进行回归作为安慰剂检验,用于检验DID模型的有效性。我们也通过分析新农保不同批次试点县的宏观社会经济变量在1999-2009年间的时间趋势间接检验了DID模型的识别假定,结果均支持DID模型的有效性。

    我们首先估计了新农保试点对是否领取养老金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我们发现,新农保试点当年,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中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比例增加了24.5%60岁及以上人口所在家庭的总收入增加了17.6%。在45-59岁年龄段农村人口、45-59岁年龄段城镇人口、60岁及以上城镇人口三个群体中,我们均没有发现新农保试点的开展对养老金领取概率和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

    我们接下来估计了新农保试点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养老金收入会直接通过收入效应影响劳动供给,劳动供给的改变则可能影响收入水平。我们发现,新农保试点使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从事工作的概率显著降低了3个百分点。对45-59岁年龄段农村人口、45-59岁年龄段城镇人口、60岁及以上城镇人口的劳动供给均无统计上显著的影响。我们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劳动供给:农业劳动和非农工作。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劳动供给的下降完全来自农业劳动的下降,非农工作概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45-59岁年龄段农村人口从事农业劳动的概率也出现了显著下降,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从事非农工作的概率有显著上升,两者效应相互抵消,使得总劳动供给没有出现显著变化。我们认为,45-59岁年龄段农村人口农业劳动供给的下降是由于他们预期到60岁以后会收到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而提前做出了反应;非农工作参与率的增加则可能源于他们存在流动性约束,需要通过参加非农工作获得现金流,以支付当期的养老金缴费。

    在估计新农保试点对健康变量的影响之前,我们先估计了新农保试点对私人转移支付和消费支出的影响。收入如果不能够转化为消费,就不能够最终提高健康和福利水平。收入是否能够转化为消费,部分地取决于养老金收入是否会挤出私人转移支付。我们的估计结果显示,对于6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获取私人转移支付的概率和金额均没有受到新农保试点的显著影响,表明挤出效应并没有发生。新农保试点也没有提高这部分群体的家庭总消费支出水平,但是新农保试点显著提高了家庭食品类消费支出。家庭总消费支出的计算需要加总多个细分类别的消费支出,变量测量误差较大,这可能是导致总消费支出估计结果没有统计显著性的原因之一。对于45-59岁年龄段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统计上显著的结果。

    新农保试点对劳动供给和食品类消费支出的影响会进一步传导到的健康上。我们估计了新农保试点对自评健康状况、日常活动障碍和营养不良(体重偏低)三个健康指标的影响。我们也针对三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了健康得分变量。我们的估计结果显示,新农保试点显著改善了6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对45-59岁年龄段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健康状况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

    健康资本的损耗最终会因为健康资本存量低于一个特定水平而导致死亡,死亡是健康恶化的终点。我们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2005-2014年数据,估计了新农保试点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我们发现新农保试点使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的短期死亡率显著下降了2.3个百分点,并且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来自那些并非由严重疾病导致的死亡。在65岁及以上城镇人口中,我们没有发现新农保试点对死亡率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

    总结而言,新农保试点显著增加了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显著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在农村60岁以下人口和城镇各年龄段人口中,我们均没有发现新农保对收入、消费和健康等变量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发现表明新农保试点改善了且仅改善了农村老年人口的福利状况,这意味着新农保试点的开展有助于缩小农村代际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也有助于缩小农村老年人口和城镇老年人口在消费和健康方面的差距。由于不同收入群体参加新农保和领取养老金的概率不同,在获得养老金收入后其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同,因此我们也进一步估计了新农保试点对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这一群体内部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新农保试点也降低了老年人口内部的消费不平等。

    新农保试点政策在实施的前三年中(2009-2012)各级政府共投入了2620亿(年均投入655亿),占同时期全国财政支出的0.65%,占全国同时期城镇退休人口(约6500万)养老金发放额的5%。从政府的投入规模来讲,是相对较低的。新农保试点以极少的资源投入,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老年人口的福利水平,降低了代际间、城乡间不平等。在当前的保障水平下,我们也没有发现新农保试点对私人转移支付存在显著挤出,新农保制度的保障力度还应进一步提高,更好地发挥其对农村老年人口的保障作用。

 

如需了解完整原文,请访问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CCEHD)官方网站:

https://ccehd.bnu.edu.cn/xzyj/gzlw/76845.html

 

供稿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

所有权利保留。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此文稿时,应当获得作者同意。引用格式可参考“作者名称(年份):“文章名称”,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编号

[生成二维码分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