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论文No.6]万海远、李实:户籍歧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万海远;李实
发表时间:2013/9/3 13:27:06    最近修改时间:2015/4/14 23:04:34
摘要: 本文侧重评估户籍歧视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为了克服个体户籍类型的自选择和样本偏差问题,我们重点考察了近年来户籍属性发生转换的群体,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的方法来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实验环境下去估计户籍歧视的价值。在2007与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尽可能多地控制了可观测因素、随时间不变及随时间同步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到户籍歧视对个体收入的纯影响。结果表明,仅仅因为是户籍职业选择歧视,农户个体的收入将会减少3.5%。在剔除户籍歧视因素后,整体收入差距会明显下降,平均来看,基尼系数会从0.499下降为0.488,从而表明户籍歧视对我国收入差距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户籍制度, 歧视, 拟实验评估方法, 收入差距

(本文最终版发表在《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所有内容以发表的最终版为准) 

        从统计比较的角度来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不平等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整体来看,1988年基尼系数为0.3821995年为0.452,而到了2007年则持续增加到0.473以上(Sicular et.al2007);在2008年以后,还没有研究对收入差距状况进行系统的估计,现有的分析也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如OECD2010)认为,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因为过去5年中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惠农政策导致的农户收入增加和更加有力的再分配政策都有效地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而另一种观点如李实和罗楚亮(2011)就认为,OECD的结果存在严重的低估问题。因为在其数据中,很多高收入群体并没有参加调查,从而城市高收入人群的样本偏低并导致收入差距的低估;而且,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农村补贴都具有短期性和波动性,对未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是温和的。所以,他们认为现有的估计还无法确定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然而,对整体收入分配差距的判断会直接影响政策的走向。如果收入差距确实到达顶点并开始下降的话,那么我们在政策上不需要过于重视,政府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和投资上。但如果收入差距并没有到达库兹涅兹曲线的顶点,而是在持续地增加,那么我们当前的宏观政策则需要把更多的资金放在收入再分配上。所以说,需要对收入差距的未来趋势进行合理的判断与分析。正因为如此,很多学者开始对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解。Sicular et al2007)把不平等归结为不断上升的城乡收入差距,因为它是总体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主要原因。运用2002CHIP数据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后,发现全国的收入差距中有超过47%的部分可以由城乡收入差距来解释。这个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仅为30%,而在21世纪初则为50%,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态势(Ravallion and Chen2007)。另外,Chan1996)也对城乡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组间差距的分解,如教育、性别、行业和地区等。在这些因素当中,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常常被归因为那些抑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尤其是户籍制度。Sicular et.al2007)就发现个人特征仅能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23%,仍然有77%无法由个人特征所解释,而这主要是由户籍政策引起的城乡分割所造成的……

[生成二维码分享]
分享到